说与人间不忍听

说与人间不忍听出自 清代诗人 毛奇龄 的《赠柳生》

  • 拼音:shuō yú rén jiān bù rěn tīng
  • 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 韵脚:下平九青,去声二十五径

『说与人间不忍听』全诗

《赠柳生》

流落人间柳敬亭,消除豪气鬓星星。
江南多少前朝事,说与人间不忍听

『说与人间不忍听』辞典释义

◎ 【说】shuō

說【考證·酉集上】【言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易·益卦》民説無彊。〕謹照原文無彊改爲無疆。

◎ 【与】yǔ

与【子集上】【一部】 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集韻》《正韻》同與。《說文》賜予也。一勺爲与。《六書正譌》寡則均,故从一勺。(與)〔古文〕《廣韻》弋諸切《正韻》弋渚切《集韻》《韻會》演女切,音予。《說文》黨與也。《戰國策》是君以合齊與强楚。《註》與,黨與也。《管子·八觀篇》請謁得于上,則黨與成于下。

《廣韻》善也。《禮·禮運》諸侯以禮相與。

《增韻》及也。《易·說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許也,從也。《論語》吾與點也。《管子·形勢解》鬼神助之,天地與之。

待也。《論語》歲不我與。

《博雅》如也。《前漢·韓信傳》大王自料,勇悍仁彊孰與項王。《註》師古曰:與,如也。《司馬相如·子虛賦》楚王之獵,孰與寡人。

施予也。《禮·曲禮》與人者,不問其所欲。《周禮·春官·大卜》以邦事作龜之八命,一曰征,二曰象,三曰與。《註》與,謂予人物也。

助也。《戰國策》吾將深入吳軍,若扑一人,若捽一人,以與大心者也。《註》與,猶助也。

類也。《周語》夫禮之立,成者爲飫,昭明大節而已,少曲與焉。《註》與,類也,威儀少比類也。

以也。《詩·召南》之子歸,不我與。《朱註》與,猶以也,以謂挾己而偕行也。

和也。《戰國策》內不與,外敵不可拒。《註》猶亂,與猶和也。

用也。《詩·唐風》人之爲言,苟亦無與。《傳》無與,弗用也。

數也。《禮·曲禮》生與來日。《註》與,猶數也。

語辭。《禮·表記》君子與其有諾責也,寧有已怨。

容與,閑適貌。《莊子·人閒世》因案人之所感,以求容與其心。《註》以求從容自放,而遂其侈心也。《史記·司馬相如傳》楚王乃弭節,裴回翱翔容與。《註》索隱曰:言自得。

《正字通》大與,官名,主爵祿之官。

不與,國名。《山海經》有不與之國,烈姓黍食。

姓。

《廣韻》羊洳切《集韻》《韻會》《正韻》羊茹切,音豫。參與也。《正韻》干也。《中庸》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周禮·冬官考工記》國有六職,百工與居一焉。

縣名。《史記·曹相國世家》參以中涓從,將擊胡陵方與。《註》索隱曰:地理志,二縣皆屬山陽。正義曰:與,音預。

《正字通》疑慮未決也。通作豫。《前漢·昌邑王傳》楊敞猶與無決。

《陳湯傳》士卒猶與。通作豫。

《集韻》《韻會》羊諸切《正韻》雲俱切,音余。語辭。《論語》其爲仁之本與。《禮·檀弓》曾子曰:微與。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微,無也。與,語助。

《詩·小雅》我黍與與,我稷翼翼。《箋》與與,翼翼,蕃廡貌。

《論語》與與如也。《註》威儀中適貌。

舒也。《前漢·禮樂志》朱明盛長,旉與萬物。《註》師古曰:敷與,言開舒也。與,弋於反。

人名。《書·典》垂拜稽首,讓于殳斨暨伯與。《傳》殳斨,伯與,二臣名。《釋文》與,音餘。

山名。同輿。《山海經》敦與之山。《註》按名勝志作敦輿山。《又》苦山之首,曰休與之山。《註》與或作輿。

《集韻》倚亥切,音欸。与也。◎按說文与訓賜予也,一勺爲与。與訓黨與也。今俗與字通作与。

◎ 【人间】rén jiān

⒈  亦作“人閒”。

⒉  人类社会。

韩非子·解老》:“聋则不能知雷霆之害,狂则不能免人间法令之祸。”
后汉书·卓茂传》:“凡人之生,羣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汝独不欲修之,寧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閒邪?”
苏轼 《鱼蛮子》诗:“人间行路难,踏地出赋租。”
郑燮 《寄许生雪江》诗之二:“金紫人间事,縹緗我辈需。”
毛泽东 《念奴娇·昆仑》词:“横空出世,莽 崑崙,閲尽人间春色。”

⒊  尘世;世俗社会。

史记·留侯世家》:“愿弃人閒事,欲从 赤松子 游耳。”
晋 陶潜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诗之二:“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赵令畤 《侯鲭录》卷五:“丽质仙娥生月殿。謫向人间,未免凡情乱。”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十二月·稽善恶》:“廿三日送灶上天,奏人间一年之善恶。”
红楼梦》第五回:“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十九:“难道在天上也和在人间一样,爱情也是不自由的吗?”

⒋  民间。

后汉书·王昌传》:“普天率土,知朕隐在人间。”
南史·齐高帝纪》:“明帝(宋明帝 )嫌帝( 萧道成 )非人臣相,而人间流言,帝当为天子, 明帝 愈以为疑。”
新唐书·杜正伦传》:“朕年十八,犹在人间,情伪无不尝。”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四·吴皇后临<兰亭>》:“宪 圣慈烈皇后 尝临《兰亭帖》,佚在人间, 咸宁 郡王 韩世忠 得之,表献。”

◎ 【不忍】bù rěn

⒈  不忍心,感情上觉得过不去。

《穀梁传·桓公元年》:“先君不以其道终,则子弟不忍即位也。”
史记·项羽本纪》:“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

⒉  不忍耐;不忍受。

论语·卫灵公》:“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干宝搜神记》卷十二:“阮士瑀 伤於虺,不忍其痛,数嗅其疮。”
宋 苏轼 《休兵久矣而国用日困策》:“不忍药石之苦、针砭之伤,一旦流而入於骨髓,则愚恐其苦之不止於药石,而伤之不止於针砭也。”

⒊  不收敛。

楚辞·离骚》:“浇 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
汉 朱浮 《为幽州牧与彭宠书》:“高论 尧、舜 之道,不忍 桀、紂 之性,生为世笑,死为愚鬼,不亦哀乎?”

⒋  不能忍受;不愿意。

孟子·离娄下》:“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
史记·亷颇蔺相如列传》:“相如 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三国志平话》卷上:“﹝妻子﹞到於庵门,见学究疾病,不忍见之,用手掩口鼻,斜身与学究饭吃。”

⒌  舍不得。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予初閲时,不忍释卷。”
赵翼 《瓯北诗话·白香山诗》:“﹝ 香山 诗﹞古体则令人心赏意愜,得一篇輒爱一篇,几於不忍释手。”
郭小川 《木瓜树的风波》诗:“此刻呀,他还不忍和同志们告别。”

◎ 【听】tīng

听【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宜引切《集韻》擬引切,音齗。《說文》笑貌。《史記·司馬相如·上林賦》亾是公听然而笑。《楊愼曰》听,古哂字。

《廣韻》口大貌。《集韻》大口謂之听。

《廣韻》牛謹切《集韻》語近切,。亦笑貌。

《集韻》口謹切,音赾。

魚斤切,音㹞。

逆乙切,音聉。義同。

魚其切,音疑。听嗞,口開貌。

魚衣切,音沂。與同。嗞,媿貌。

《正字通》俗借爲聽字省文。(聽)〔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他定切,音侹。《說文》聆也。《釋名》聽,靜也。靜,然後所聞審也。《書·太甲》聽德惟聰。《儀禮·士昏禮》命之曰:敬恭聽,宗爾父母之言。

《廣韻》待也。

受也。《左傳·成十一年》鄭伯如晉聽成。《註》聽,猶受也。

從也。《易·艮卦》不拯其隨未退聽也。《》聽,從也。《左傳·昭二十六年》姑慈婦聽。

斷也。《禮·王制》司寇正明辟,以聽獄訟。《周禮·天官·大宰》凡邦之小治,則冢宰聽之。《前漢·法志》一曰辭聽,二曰色聽,三曰氣聽,四曰耳聽,五曰目聽。

任也。《前漢·景帝紀》其議民欲徙寬大地者,聽之。

也。《戰國策》請爲王聽東方之處。《註》聽,偵之。

《唐韻》他丁切《集韻》《韻會》湯丁切《正韻》他經切,音㕔。《集韻》聆也,聽受也。中庭曰聽事,言受事察訟於是。俗作㕔。毛氏曰:漢晉皆作聽,六朝以來始加厂。

《韻補》叶儻陽切,音堂。《蘇轍·讀道藏詩》昔者惠子死,莊子笑自傷。微言不復知,言之使誰聽。

作者『毛奇龄』介绍

毛奇龄(1623~1716)中国清代学者,文学家。曾名,字大可,又字于一、齐于,号秋晴,又号初晴等。因郡望西河,称西河先生。萧山(今属浙江)人。明末廪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明史》。后引疾归里,专事著述。毛奇龄以经学傲睨一世,挟博纵辩,务欲胜人。阮元尝推他对乾嘉学术有开山之功。亦好为诗。其论诗主张以"涵蕴"、"能尽其才"为妙;大抵尊唐抑宋。其诗作博丽窈渺,声名甚著。内容比较狭窄和贫乏。毛奇龄著述甚丰,仅《四库全书》著录者就有52种。《西河合集》400余卷,系诸子及门人所编。

『说与人间不忍听』常见问答

  • 问:说与人间不忍听出自哪诗词?作者是谁?
    答:说与人间不忍听出自古诗词《赠柳生》,作者是清代毛奇龄
  • 问:说与人间不忍听上一句是什么?
    答:说与人间不忍听上一句是《江南多少前朝事》。
« 上一句
下一句 »

类似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