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非常赐颜色

天子非常赐颜色出自 唐代诗人 高适 的《燕歌行》

  • 拼音:tiān zǐ fēi cháng cì yán sè
  •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 韵脚:入声十三职

『天子非常赐颜色』全诗译文对照

《燕歌行》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常轻敌 一作:恒轻敌)
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飘飖 一作:飘飘)
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鲜血纷飞,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3版

『天子非常赐颜色』全诗注释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燕歌行:乐府旧题。
诗前有作者原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
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张公,指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曾拜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汉家:汉朝,唐人诗中经常借汉说唐。
烟尘:代指战争。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横行:任意驰走,无所阻挡。
非常赐颜色:超过平常的厚赐礼遇。

(chuāng)金伐鼓下榆关,旌(jīng)(pèi)(wēi)(yí)(jié)石间。
摐:撞击。
金:指钲一类铜制打击乐器。
伐:敲击。
榆关:山海关,通往东北的要隘。
旌旆:旌是竿头饰羽的旗。
旆是末端状如燕尾的旗。
这里都是泛指各种旗帜。
逶迤:蜿蜒不绝的样子。
碣石;山名。

校尉羽书飞瀚(hàn)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校尉:次于将军的武官。
羽书:(插有鸟羽的,军用的)紧急文书。
瀚海:沙漠。
这里指内蒙古东北西拉木伦河上游一带的沙漠。
单于:匈奴首领称号,也泛指北方少数民族首领。
猎火:打猎时点燃的火光。
古代游牧民族出征前,常举行大规模校猎,作为军事性的演习。
狼山:又称狼居胥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西北。
一说狼山又名郎山,在今河北易县境内。
此处“瀚海”、“狼山”等地名,未必是实指。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极:穷尽。
凭陵:仗势侵凌。
杂风雨:形容敌人来势凶猛,如风雨交加。
一说,敌人乘风雨交加时冲过来。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半生死:意思是半生半死,伤亡惨重。

大漠穷秋塞草腓(féi),孤城落日斗兵稀。
腓(一作衰):指枯萎。
斗兵稀:作战的士兵越打越少了。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常轻敌 一作:恒轻敌)
身当恩遇:指主将受朝廷的恩宠厚遇。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玉箸:白色的筷子(玉筷),比喻思妇的泪水如注。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城南:京城长安的住宅区在城南。
蓟北:唐蓟州在今天津市以北一带,此处当泛指唐朝东北边地。

边庭飘飖(yáo)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飘飖 一作:飘飘)
边庭飘飖:形容边塞战场动荡不安。
庭,一作“风”。
飘飖:随风飘荡的样子。
度:越过相隔的路程,回归。
绝域:更遥远的边陲。
更何有:更加荒凉不毛。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三时:指晨、午、晚,即从早到夜(历时很久。
三,不表确数。
)。
刁斗:军中夜里巡更敲击报时用的、煮饭时用的,两用铜器。
阵云:战场上象征杀气的云,即战云。
一夜:即整夜,彻夜。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血:一作“雪”死节:指为国捐躯。
节,气节。
岂顾勋:难道还顾及自己的功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李将军:指汉朝李广,他能捍御强敌,爱抚士卒,匈奴称他为汉之飞将军。

参考资料: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3版

『天子非常赐颜色』辞典释义

◎ 【天子】tiān zǐ

⒈  古以君权为神所授,故称帝王为天子。

诗·大雅·江汉》:“明明天子,令闻不已。”
史记·五帝本纪》:“於是 帝尧 老,命 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
高适燕歌行》:“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庄徵君 戴了朝巾,穿了公服,跟在班末,嵩呼舞蹈,朝拜了天子。”

◎ 【非常】fēi cháng

⒈  不合惯例;不适时宜。

左传·庄公二十五年》:“秋,大水,鼓用牲于社、于门,亦非常也。”
杜预 注:“失常礼。”
韩非子·备内》:“是故明王不举不参之事,不食非常之食。”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北取 燕 蓟,调发非常,动以军期为言。”

⒉  不同寻常。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非常者,固常之所异也。”
《三国演义》第四三回:“此人相貌非常,只可激,不可説。”
鲁迅 《野草·风筝》:“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⒊  突如其来的事变。

史记·项羽本纪》:“吾入 关,秋豪不敢有所近……所以遣将守 关 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后汉书·独行传·谯玄》:“夫警卫不脩,则患生非常。”
苏轼 《策略》五:“事出於非常,变起於不测。”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上:“非常之变, 党兰窻 实自致之。”

⒋  非分,不合本分。指不应得到的地位、财富等。

南史·萧范传》:“范 既得众,又有重名,谓可因机以定天下,乃更收士众,希望非常。”
续资治通鉴·宋徽宗政和六年》:“﹝ 高永昌 ﹞见 辽 政日衰, 金 势方强,遂覬覦非常。”

⒌  很,十分。

李德裕 《昭义军事宜状》:“其 端氏城,是 刘从諫 近年修筑,非常牢固。”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算是这件事非常紧急。”
柔石 《二月》一:“当时他们两人底感情非常好。”

⒍  佛教语。无常。谓世间一切事物都在变异灭坏的过程中迁流不停。

《法苑珠林》卷一一四引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释 慧进 者,少雄勇游侠,年四十,忽悟非常,因出家。”

◎ 【赐】cì

賜【酉集中】【貝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斯義切,思去聲。《說文》予也。《篇海》錫也。《禮·曲禮》三賜不及車馬。《註》三賜,三命也。《》受命卽受賜。

《玉藻》凡賜,君子與小人不同日。

《公羊傳·僖二年》虞郭之相救,非相爲賜。《註》賜,猶惠也。

玉篇》賜,施也,空盡也。

姓。《玉海》齊大夫子賜之後。《正字通》俗作,非。

◎ 【颜色】yán sè

⒈  面容;面色。

礼记·玉藻》:“凡祭,容貌颜色,如见所祭者。”
南朝 梁 江淹古离别》诗:“愿一见颜色,不异琼树枝。”
黄遵宪今别离》诗:“揽镜妾自照,颜色桃花红。”
曹禺 《雷雨》第四幕:“颜色惨白,鬓发湿漉漉的。”

⒉  表情;神色。

论语·泰伯》:“正颜色,斯近信矣。”
新唐书·韦思谦传》:“性謇諤,颜色庄重,不可犯,见王公,未尝屈礼。”
朱自清 《执政府大屠杀记》:“他们都背着枪,悠然的站着,毫无紧张的颜色。”

⒊  姿色。

墨子·尚贤中》:“不论贵富,不嬖颜色。”
前蜀 贯休偶作》诗之五:“君不见 西施 緑珠 颜色可倾国,乐极悲来留不得。”
《儒林外史》第二六回:“因他有几分颜色,从十七岁上就卖与 北门桥 来 家做小。”

⒋  面子,光彩。

三国 魏 曹植艳歌》:“长者赐颜色, 泰山 可动移。”
《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那些亲眷们一向訕笑 杜子春 这个败子,岂知还有发跡之日。这些时见了那首感怀诗,老大的好没颜色。”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使我们觉得我们的船和船里的我们,在桥下过去时,真是太无颜色了。”

⒌  色彩。

杜甫花底》诗:“深知好颜色,莫作委泥沙。”
《水浒传》第一〇三回:“张世开 嫌那段颜色不好,尺头又短,花样又是旧的。”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二:“你看,颜色和血一样,多鲜艳。”

⒍  指尊严。

吕氏春秋·勿躬》:“蚤入晏出,犯君颜色,进諫必忠,不辟死亡。”
刘向 《九叹·怨思》:“犯颜色而触諫兮,反蒙辜而被疑。”
苏舜钦 《答韩持国书》:“昨在京师官时,不敢犯人颜色,不敢议论时事,随众上下,心志蟠屈不开,固亦极矣!”

⒎  借指头。

白居易胶漆契》诗:“陋巷飢寒士,出门甚栖栖。虽然志气高,岂免颜色低。”
胡适 《吴敬梓年谱》:“昔之列戟鸣珂,加以紫标黄榜,莫不低其颜色,增以悽愴。”

⒏  指显示利害的脸色或行动。

沙汀 《防空》:“愚生先生 从那时起勃发了雄心,总想拿点颜色给他的仇家看看。”
杨朔 《渔笛》:“姓 宋 的那穷鬼敢沾你一沾,我不给你们点颜色看才怪。”

⒐  指本领。

鲁迅 《花边文学·点句的难》:“标点古文真是一种试金石,只消几点几圈,就把真颜色显出来了。”

⒑  颜料或染料。

如:彩印厂的仓库里,各种颜色都有的。

作者『高适』介绍

高适(702?─765),唐代著名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蓝(今河北沧县)人。幼年家贫。二十岁后曾到长安,求仕不遇。于是北上蓟门,漫游燕赵。后客居梁、宋等地,过着「求丐自给」的流浪、渔樵、耕作生活。自称「一生徒羡鱼(希望作官),四十犹聚萤(刻苦攻读)」。天宝三年(744)秋,与李白杜甫相会,共同饮酒赋诗,以抒襟抱。天宝八年(749),由宋州刺史张九皋的推荐,举「有道科」,授封丘尉。不久就弃职而去,客游河西。陇右节度使哥舒翰荐为左骁卫兵曹参军、掌书记。「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协助哥舒翰守潼关以抵抗叛军。后受唐玄宗赏识,连升侍御史、谏议大夫。肃宗至德二年(757),因围攻永王璘有功,得唐肃宗嘉许,官职累进,历任淮南节度使,蜀、彭二州刺史,西川节度使,大都督府长史等职。代宗时官居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旧唐书》称:「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代表。有《高常待集》。

『天子非常赐颜色』全诗赏析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常轻敌 一作:恒轻敌)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飘飖 一作:飘飘)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
虽用乐府旧题,却是因时事而作的,这是乐府诗的发展,如果再进一步,就到了杜甫《丽人行》、《兵车行》、“三吏”、“三别”等即事命篇的新乐府了。
《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这个曲调以前没有过记载,因此据说就是曹丕开创的。
曹丕的《燕歌行》有两首,是写妇女秋思,由他首创,所以后人多学他如此用燕歌行曲调做闺怨诗。
高适的《燕歌行》是写边塞将士生活,用燕歌行曲调写此题材他是第一个。
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
历来注家未对序文史事详加考核,都以为是讽张守珪而作。
其实,这是不符史实的。
此诗所刺对象应是受张守珪派遣、前往征讨奚、契丹的平卢讨击使、左骁卫将军安禄山。

诗大体可分四段:首段八句写出师。
其中前四句说战尘起于东北,将军奉命征讨,天子特赐光彩,已见得宠而骄,为后文轻敌伏笔。
后四句接写出征阵容。
旌旗如云,鼓角齐鸣,一路上浩浩荡荡,大模大样开赴战地,为失利时狼狈情景作反衬。
“校尉”两句写抵达前线。
羽书飞驰,见军情紧急;猎火照夜,说敌阵森严。
第二段八句写战斗经过。
其中前四句写战初敌人来势凶猛,我军伤亡惨重,后四句说至晚已兵少力竭,不得解围。
“山川萧条极边土”,说明战场地形是无险可凭的开阔地带,这正有利于胡骑驰突,故接写敌军如暴风骤雨之袭来。
“战士”两句用对比方法写出了主将骄惰轻敌,不恤士卒,一面是拚死苦战,一面仍恣意逸乐。
这是诗中最有揭露性的描写。
大漠衰草、落日孤城的萧飒景象,为“斗兵稀”作衬托,同时写战斗一直持续到傍晚。
“身当恩遇常轻敌”,正面点出损兵被围的原因,是诗的主旨。
第三段八句写征人,思妇两地相望,重会无期。
诗虽古体,多用偶句,此段因内容需要,而犹着意作对仗。
又此诗平仄转韵,一般四句一转,独此段八句全用仄韵,与表现双方摇摇不安的心绪相适应。
杀气成云,刁斗传寒,都是极力渲染悲凉气氛。
末段四句,两句写战士在生还无望的处境下,已决心以身殉国。
“岂顾勋”三字,仍是对将帅的讽刺。
两句诗人感慨,对战士的悲惨命运深寄同情,诗以“至今犹忆李将军”作结,再次点明主题。
盛唐时,殷璠评高适曰:“其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
”此诗确实可以作为代表。

《燕歌行》不仅是高适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评语),而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千古传诵,良非偶然。

开元十五年(公元727),高适曾北上蓟门。
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
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工夫。
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
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
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
“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
张守珪传》)。
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诗意在慨叹征战之苦,谴责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利,使战士受 到极大痛苦和牺牲,反映了士兵与将领之间苦乐不同,庄严与荒淫迥异的现实。
诗虽 叙写边战,但重点不在民族矛盾,而是讽刺和愤恨不恤战士的将领。
同时,也写出了 为国御敌之辛勤。
主题仍是雄健激越,慷慨悲壮。

『天子非常赐颜色』常见问答

  • 问:天子非常赐颜色出自哪诗词?作者是谁?
    答:天子非常赐颜色出自古诗词《燕歌行》,作者是唐代高适
  • 问:天子非常赐颜色上一句是什么?
    答:天子非常赐颜色上一句是《男儿本自重横行》。
« 上一句
下一句 »

类似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