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凝妆上翠楼

春日凝妆上翠楼出自 唐代诗人 王昌龄 的《闺怨》

  • 拼音:chūn rì níng zhuāng shàng cuì lóu
  •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 韵脚:下平十一尤

『春日凝妆上翠楼』全诗译文对照

《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妆饰,登上高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忽然看到路边的杨柳春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春日凝妆上翠楼』全诗注释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凝妆:盛妆。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mì)封侯。

陌头:路边。
觅封侯:为求得封侯而从军。
觅,寻求。
悔教:后悔让。

『春日凝妆上翠楼』辞典释义

◎ 【春日】chūn rì

⒈  春天;春季。

诗·豳风·七月》:“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辛延年羽林郎:“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壚。”
寒山 《诗》之六十:“洛阳 多女儿,春日逞华丽。”
管桦 《故乡》:“我被这春日的太阳晒得发热。”

⒉  春天的太阳。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虽壅之以黑坟,煖之以春日,犹不救于枯槁。”
晋书·乐志下》:“仁配春日,威踰秋霜。”
杜牧商山麻涧》诗:“雉飞鹿过芳草远,牛巷鸡塒春日斜。”

⒊  立春之日。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立春》:“春日,宰执亲王百官皆赐金银幡胜。”

◎ 【凝妆】níng zhuāng

⒈  盛装,华丽的装饰。

唐 谢偃 《新曲》:“青楼綺阁已含春,凝妆艳粉復如神。”
韩愈幽怀》诗:“凝妆耀洲渚,繁吹荡人心。”
凝妆。 唐 王昌龄闺怨》诗:“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粧上翠楼。”
一本作“凝妆”。 明 何景明 《荷花赋》:“倐烟霏而雾滃兮,态隐约而凝粧。”

◎ 【上】shàng

上【子集上】【一部】 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丄《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時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對下之稱。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親上。

《廣韻》君也。太上極尊之稱。《蔡邕·獨斷》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號。

上日。《書·典》正月上日。《註》孔氏曰:上日,朔日也。葉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類。

姓。漢上雄,明上觀,上志。

上官,複姓。

《唐韻》時掌切《集韻》《韻會》《正韻》是掌切,商上聲。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雲上于天。《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

進也。《前漢·東方朔傳》朔上三千奏牘。

與尙通。《詩·魏風》上愼旃哉。《前漢·賈誼傳》上親,上齒,上賢,上貴。

《匡衡傳》治天下者審所上。

《韻補》叶辰羊切,音常。《楚辭·九懷》臨淵兮汪洋,顧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騎霓兮南上。

叶時刃切,音愼。《王微觀海詩》照本苟不昧,在末理知瑩。忽乗摶角勢,超騰送崖上。

叶矢忍切,音審。《郭璞·遊仙詩》翹首望太淸,朝雲無增景。雖欲思陵化,龍津未易上。《說文》上,高也。指事。時掌切。◎按字有動靜音,諸韻皆以上聲,是掌切,爲升上之上,屬動,去聲,時亮切,爲本在物上之上,屬靜。今詳《說文》上聲上字,高也,是指物而言,則本在物上之上亦作上聲矣。依諸韻分動靜音爲是。後倣此。

◎ 【翠】cuì

翠【未集中】【羽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七醉切,音綷。《說文》靑羽雀也。出鬰林。《爾雅·釋鳥》翠鷸。《註》似燕,紺色。《》李巡曰:鷸一名曰翠,其羽可以爲飾。樊光云:靑羽。出交州。《前漢·賈山傳》飾以翡翠。《註》雄曰翡,雌曰翠。

《南越王趙陀傳》翠鳥幹。《博物志》翡身通黑,惟胸前背上翼後有赤毛。翠身通靑黃,惟六翩上毛長寸餘靑,其飛則羽鳴翠翡翠翡然,因以爲名。

《禮·內則》舒雁翠。《註》舒鴈,鵝也。翠,尾肉也。

《爾雅·釋山》未及上翠微。《》謂未及頂上,在旁陂陀之處,名翠微。一說山氣靑縹色,故曰翠微。

姓。《急就篇註》翠氏,楚景萃之後也。避入關三遷,懷土逃匿,改姓爲翠。

◎ 【楼】lóu

樓【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落侯切《集韻》《韻會》郞侯切《正韻》盧侯切,音婁。《說文》重屋也。《爾雅·釋宮》四方而高曰臺,狹而脩曲曰樓。《釋名》樓謂牖戸之閒有射孔,樓樓然也。

偵敵之車曰飛樓,亦曰樓車。《六韜·軍略篇》視城中則有飛樓。《左傳·宣十五年》解揚登諸樓車,呼宋人而告之。

岑樓,山之銳嶺。《孟子》方寸之木,可使高於岑樓。

譙樓,城樓也。《前漢·陳勝傳》戰譙門中。

謂之戍樓。《儲光羲·送別詩》寒雲隱戍樓。

樓蘭,國名。見《前漢·昭帝紀》。

《爾雅·釋詁》樓,聚也。

《爾雅·釋草》果臝之實栝樓。《註》齊人呼爲天瓜。

道家以兩肩爲玉樓。《蘇軾·雪詩》凍合玉樓寒起粟。

姓。《姓苑》望出東陽,周封少康之裔爲東樓公,子孫因氏焉。

叶凌如切,音閭。《古·日出東南隅行》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爲羅敷。

離樓,衆木交加之貌。《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嶔崟離樓。

作者『王昌龄』介绍

王昌龄(698─约757),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进士,为校书郎,开元二十二年(734)中博学宏词,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故世称王江宁。天宝七年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被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当时曾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是一代七绝圣手。其诗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其诗《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都很有名。也有以感时、宫怨、送别为题材的佳作。有《王昌龄集》。

『春日凝妆上翠楼』全诗赏析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的一系列宫闺怨诗中《闺怨》尤为突出。
诗题为《闺怨》,起笔却写道:“闺中少妇不知愁”,紧接着第二句又写出这位不知愁的少妇,如何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凝妆”登楼远眺的情景。
于是,一个有些天真和娇憨之气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
闺中少妇果真不知愁吗?当然不是。
读过全诗之后我们知道,这是一位丈夫远征他乡,自己独守空房的少妇,即使在唐朝封建礼教尚不严格束缚妇女的时代,她平日里也是不能随便出门的。

第三句是全诗的关键,称为“诗眼”。
这位少妇所见,不过寻常之杨柳,作者何以称之为“忽见”?其实,诗句的关键是见到杨柳后忽然触发的联想和心理变化。
杨柳在古代人的心目中,不仅仅是“春色”的代替物,同时,它又是友人别离时相赠的礼物,古人很早便有折柳相赠的习俗。
因为那迷茫和朦胧的杨花柳絮和人的离愁别绪有着某种内在的相似。

故少妇见到春风拂动下的杨柳,一定会联想很多。
她会想到平日里的夫妻恩爱,想到与丈夫惜别时的深情,想到自己的美好年华在孤寂中一年年消逝,而眼前这大好春光却无人与她共赏……或许她还会联想到,丈夫戍守的边关,不知是黄沙漫漫,还是和家乡一样杨柳青青呢?

在这一瞬间的联想之后,少妇心中那沉积已久的幽怨、离愁和遗憾便一下子强烈起来,变得一发而不可收。
“悔教夫婿觅封侯”便成为自然流淌出的情感。
说到“忽见”,杨柳色显然只是触发少妇情感变化的一个媒介,一个外因。
如果没有她平时感情的积蓄,她的希冀与无奈,她的哀怨与幽愁,杨柳是不会如此强烈地触动她“悔”的情感的。
故曰少妇的情感变化看似突然,实则并不突然,而在情理之中。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春日凝妆上翠楼』常见问答

  • 问:春日凝妆上翠楼出自哪诗词?作者是谁?
    答:春日凝妆上翠楼出自古诗词《闺怨》,作者是唐代王昌龄
  • 问:春日凝妆上翠楼上一句是什么?
    答:春日凝妆上翠楼上一句是《闺中少妇不知愁》。
« 上一句
下一句 »

类似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