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送裴郎中贬吉州阅读答案与赏析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①重送:刘裴二人曾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谪。此前诗人已写一首同题五言律诗,是为“重送”。

试题

(1)本诗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4分)

(2)“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内涵丰富,请分析这一句表达出了哪些思想感情。(4分)

(3)试分析“人自伤心水自流”一句中两个“自”字的妙处。(4分)

(4)尾句以景作结,写了什么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分)

(5)本诗第二句中的两个“自”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析。(3分)

(6)请结合全诗,赏析“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5分)

7. 简要描述诗歌第一句所描写的画面内容,并分析其在诗歌中的作用。(5分)

8。诗歌第四句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表情达意的?请简要赏析。(6分)

9. 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10.“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阅读答案

(1)①烘托:以猿啼、客散、暮色等烘托伤心之情。(或渲染:以猿啼、客散、暮色等景色渲染了送别环境的萧条凄清)②反衬:以流水无情衬人之有情,以青山重重衬行舟之孤小。③对比:作者同友人的贬谪之途对比,既点出同病相怜,又流露了对友人的牵挂。(手法2分;联系诗句分析,2分。任答两点,即可得满分。若答情景交融,最多可得2分)

(2)①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流露出作者对友人路途险远的担忧;②同时也表达出了恋恋不舍的惜别深情。(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两个“自”字表现出诗人有情而流水无情,更衬托出诗人别离时的伤感之情。

(4)末句描绘了在连绵万里的青山间一艘小船独自远去的情景,体现了友人别离后的孤寂,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5)两个“自”字,使各不相干的“伤心”与“水流”联系到了一起,以无情水流反衬人之“伤心”,(2分)以自流之水极写无可奈何的伤心之情。(1分)

(6)以景作结,(1分)“青山万里一孤舟”与第二句的“水自流”相照应,而“青山万里”又紧承上句“更远”而来,(2分)既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又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深情。(2分)

7.(5分)内容:第一句描写的是江边送别的情景。日落时分,江边送客,被贬的友人已乘舟远行;诗人独立江边,只见茫茫江水,耳畔不时传来猿猴的啼声。(2分)作用:画面呈现出落寞凄凉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2分)点题,“客散”照应题目中的“送”,表明与友人的分别,同时点明送别的时间和地点。(1分)

8.(6分)(1)诗歌第四句以景作结,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1分)写一孤舟漂泊在万里青山之中,表达友人的孤独处境(2分)

(2)万”与“一”以数量上的巨大反差构成强烈的对比(答“反衬”亦可)。(1分)“万”字写出关山重叠、路途遥远(环境险恶,前途渺茫);“一”字写出远行之人的孤单,表达出作者对友人远谪的担忧以及同病相怜的痛苦之情。(2分)

(3)借代,以“孤舟”代“人”,舟的孤单实指人的孤单,(1分)表达出作者对友人远谪的担忧以及同病相怜的痛苦之情。(2分)(以上三点答出两点即可)

9、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日暮江边送别的凄清伤感的画面。日落时分,江边送客,被贬的友人已乘舟远行,诗人独立江边,只闻猿猴悲啼,唯见江水茫茫。(3分)表现出诗人送别友人时悲戚又无奈的思想情感。(2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

10.以景结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2分),描绘了在连绵万里的青山间一只小船独自远去的情景,(2分)既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又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与不舍。(2分)(手法答想象,能够合理解释,也可得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11.对这首诗中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第一句写了送别时的环境。

B.第二句写了临别时的心情。

C.第三句写了离别分手的原因。

D.第四甸写了贬谪之地的景物。

1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以“猿啼”‘‘水自流”衬托送别裴郎中时的伤感。

B.用“君更远”“青山万里”暗示裴郎中前程远大。

C.表达了因政治上受挫折而被贬遭逐的悲凉心情。

D.写眼前景,道离别情,自然而巧妙,很耐人寻味。

11.D 12.B

二:

1、本诗为送别诗,试述首句写景的作用。(4分)

答案:“猿啼”以声音来渲染凄清氛围(1分);“客散暮江头”,“暮江头”点明时间地点(1分);暮霭沉沉,朋友扬帆远去,营造了清冷凄切的送别环境。(2分)

2.第二句的两个“自”用得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2分)

答案:两个“自”字,使各不相干的“伤心”与“水流”联系到了一起,以无情水流反衬(1分)人之有情,以自流之水极写无可奈何的伤别之情(1分)。

3、最后一句在写法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写法:以景结情(1分),寓情于景(1分),;好处:营造意境,含蓄蕴藉(1分)。

“青山万里一孤舟”用辽阔的万里青山与孤舟的对比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恋恋不舍的深情(1分)。

三:

(1)首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作简要赏析。

(2)前人论刘长卿“诗体虽不新奇,甚能炼饰(锤炼修饰)”,试就这首诗对此作简单分析。

【参考答案】

(1)在内容上,交代送客的时间、地点,送客的情状。“暮”点明时间,“江头”点明送别地点。“客散”点明情状,营造了凄清悲凉的氛围。在结构上,照应题目,为下文抒发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和同情作铺垫。

(2)第一句描写氛围,“猿啼客散”将送别的环境衬托得黯然销魂;第二句以水的无情反衬人的有情,第三句在“远”前加一“更”字,着重写出对方的不幸。第四句与第二句“水自流”相对应。全诗无论哪一句都紧扣江边的景物抒情,将写景和抒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体现了诗人锤炼语言的深厚功力。

⑴找出诗中点明伤心原因的词语。由伤心可以联想到杜甫《登高》中直抒悲凉之意的哪个句子?(2分)

⑵一、二两句诗中“猿啼”、“水自流”表达了同病相怜的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⑶最后一句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⑴逐臣 万里悲秋常作客

⑵“猿啼”以声音来渲染凄清氛围,主客双方心境悲凉;(2分)“水自流”以水的无情反衬人的有情,极写无可奈何的伤别流放之情。

⑶借景抒情、对比。(2分)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万里路上,同情对方更不幸的遭遇。(2分)

1.诗人在第一句中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是如何营造的?

答:凄清、惨淡的氛围,以暮色、哀猿、席终客散来营造朋友分手、同时被贬官的凄惨氛围。

2.第二句中描写“水自流”的目的是什么?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 以流水无情反衬人之有情。

3.三、四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回答。

答:用诗人和友人的贬谪之途进行对比,既点出同病相怜,又表达了对友人的牵挂,流露出作者对友人路途险远的担忧和惜别之情。

翻译

猿猴啼叫,送行的人已散尽,落日挂在了江头。

我独自伤心,而水也自顾自的流。

同是被贬的臣子,而你却走得更远。

青山过后万里,只有一叶孤舟。

鉴赏:

诗题“重送”,是因为这以前诗人已写过一首同题的五言律诗。刘、裴曾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谪,同病相怜,发为歌吟,感情真挚动人。

首句描写氛围。“猿啼”写声音,“客散”写情状,“暮”字点明时间,“江头”交代地点。七个字,没有一笔架空,将送别的环境,点染得“黯然销魂”。猿啼常与悲凄之情相关。何况如今听到猿声的,又是处于逆境中的迁客,纵然不浪浪泪下,也难免要怆然动怀了。“客散暮江头”,也不都是纯客观的景物描写。日落西山,暮霭沉沉,旅人扬帆,送者星散,此时尚留在江头,即将分手的诗人与裴郎中又不禁更加动情。

第二句“人自伤心水自流”,切合规定情景中的地点“江头”,这就越发显出上下两句有水乳交融之妙。此时日暮客散,友人远去,自己还留在江头,更感到一种难堪的孤独,只好独自伤心了,而无情的流水却只管载着离人不停地流去。两个“自”字,使各不相干的“伤心”与“水流”联系到了一起,以无情水流反衬人之“伤心”,以自流之水极写无可奈何的伤心之情。

三句从“伤心”两字一气贯下,以前两句更推进一步。第三句在“远”字前缀一“更”字,自己被逐已经不幸,而裴郎中被贬谪的地方更远,着重写出对方的不幸,从而使同病相怜之情,依依惜别之意,表现得更为丰富、深刻。

末句“青山万里一孤舟”与第二句的“水自流”相对应,而“青山万里”又紧承上句“更远”而来,既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又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深情。“孤舟”写出了作者旅途的孤寂。随着孤帆远影在望中消失,诗人的心也随着眼前青山的延伸,与被送者一道渐行渐远。

从通篇来看,基本上采用了直陈其事的赋体,紧紧扣住江边送别的特定情景来写,使写景与抒情自然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情挚意深,别有韵味。前人论刘长卿“诗体虽不新奇,甚能炼饰”(高仲武《中兴间气集》)。此诗写得如此清新自然,正见他的“炼饰”功夫。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s://www.zhgshw.cn/zhishi/104.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出处全文阅读翻译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出处上一句下一句出自南宋女诗人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出处】选自《漱玉集》。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宋代著名女词人。②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

    1970-01-01182
  • 《早发昌平岛》沈佺期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这首诗作于诗人赴贬地驩州途中。诗人在《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中,曾有“南浮涨海”之语。翻过大庾岭后,诗人进入今广西境内,取道海上,向流贬之地前进。这首诗便是写“南浮涨海”前经昌平岛时的所见所感。【原文】早发昌平岛解缆春风后,鸣榔晓涨前。阳乌出海树,云雁下江烟。积气冲长岛,浮光溢大川。不能怀…

    2021-07-2023
  • 《度大庾岭》宋之问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度大庾岭》是唐代诗人宋之问被贬大庾岭时所作的一首诗。此诗表达了作者对被贬边远之地的不满情绪以及盼望有朝一日得以赦免回京的心情。全诗感情真挚,情景交融,章法严谨,音韵谐婉,属对精密,词藻华美,尤其突出的是诗人巧妙地将写景与抒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既表现出景致优美,又表现出诗人对自己赦免返京…

    2021-07-2030
  • 《寒食江州满塘驿》宋之问唐诗鉴赏

    【原文】寒食江州满塘驿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遥怜巩树花应满,复见吴洲草新绿。吴洲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驿骑明朝发何处?猿声今夜断君肠。【赏析】这是一首古诗,前四句运用反衬、对比手法,抚今追昔,感慨今日的沧桑,流露出诗人遭贬南行的惆怅落寞情怀。“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农历三…

    2021-07-2417
  • 《始安秋日》宋之问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公元710年(景云元年),唐睿宗即位,因为宋之问曾依附张易之、武三思,而将他贬至钦州(今广西钦州市)。这是他第二次被贬岭南。《始安秋日》这首诗就是他前往钦州途经桂林时所写的。《旧唐书》说他“再被窜谪,经途江岭,所有篇咏传播远近。”《始安秋日》就是当时广为流传的一首排律。【原文】始安秋日桂…

    2021-03-2711
  •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宋之问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是唐代诗人宋之问创作所创作的五言律诗。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作。这首诗作于诗人被贬岭南途中,通过描写诗人被贬广东途中所见景物,抒发诗人对世俗,对自生窘境的一种无奈之情。【原文】早发1始兴2江口至虚氏村3作候4晓5逾6闽7嶂8,乘春望越台9。宿云10鹏11际12落,…

    2021-07-2112
  • 《赋得妾薄命》杜审言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妾薄命》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作者杜审言用格律严整的五言律诗来赋乐府古题,借美人失宠寄托流贬不遇之意,通过环境的渲染映衬和心理的细致刻画,精心塑造了一位遭受遗弃而幽怨多情的女子的形象,充满着缠绵悱恻之意,同时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深沉忧思。【原文】赋得妾薄命草绿长门掩,苔青永巷幽。宠移…

    2021-07-2114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

    2021-07-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