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昔丧乱出自 唐代诗人 杜甫 的《佳人》
- 拼音:guān zhōng xī sāng luàn
- 平仄:平平平平仄
- 韵脚:去声十五翰
关中昔丧乱出自 唐代诗人 杜甫 的《佳人》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有位举世无双的美人,隐居在空旷的山谷中。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她说自己是高门府第的女子,飘零沦落到与草木相依。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过去关中一带遭遇战乱,家里的兄弟全被乱军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官居高位又有什么用?自己兄弟的尸骨都无法收埋。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世俗人情都厌恶衰败的人家,万事就像随风而转的烛火。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丈夫是个轻薄子弟,抛弃了我又娶了个美丽如玉的新人。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合欢花尚且知道朝开夜合,鸳鸯鸟成双成对从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丈夫只看见新人欢笑,哪里听得到旧人哭泣?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泉水在山里是清澈的,出了山就浑浊了。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让侍女典卖珠宝维持生计,牵把青萝修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摘下来的花不愿插在头上,喜欢采折满把的柏枝。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天气寒冷,衣衫显得分外单薄,黄昏时分,独自倚在修长的竹子上。
1、彭定求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18
2、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29-130
3、学习型中国·读书工程教研中心小学生爱读本·国学经典:唐诗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9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绝代:冠绝当代,举世无双。
佳人:貌美的女子。
幽居:静处闺室,恬淡自守。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零落:飘零沦落。
依草木:住在山林中。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lù)。
丧乱:死亡和祸乱,指遭逢安史之乱。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官高:指娘家官阶高。
骨肉:指遭难的兄弟。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转烛:烛火随风转动,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夫婿:丈夫。
新人:指丈夫新娶的妻子。
合昏尚知时,鸳(yuān)鸯(yāng)不独宿。
合昏:夜合花,叶子朝开夜合。
鸳鸯:水鸟,雌雄成对,日夜形影不离。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旧人:佳人自称。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卖珠:因生活穷困而卖珠宝。
牵萝:拾取树藤类枝条。
也是写佳人的清贫。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jū)。
采柏:采摘柏树叶。
动:往往。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修竹:高高的竹子。
比喻佳人高尚的节操。
1、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518
2、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129-130
⒈ 古地域名。所指范围不一。或泛指 函谷关 以西 战国 末 秦 故地(有时包括 秦岭 以南的 汉中、巴蜀,有时兼有 陕北、陇西 );或指居于众关之中的地域。今指 陕西 渭河 流域一带。
引《史记·项羽本纪》:“关中 阻山 河 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东 函谷,南 武关,西 散关,北 萧关。”
唐 韩愈 《归彭城》诗:“前年 关中 旱,閭井多死飢。”
清 刘大櫆 《焚书辨》:“高祖 与 项籍 相守 滎阳,而 萧何 转漕 关中,输给军粮不匱。”
昔【辰集上】【日部】 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思積切,音惜。《說文》作㫺。乾肉也。从殘肉,日以晞之。與俎同意。《類篇》隷作昔。《五經文字》後人以爲古昔字。《易•說卦》昔者,聖人之作《易》也。《疏》據今而稱上世,謂之昔者也。《詩•商頌》自古在昔,先民有作。《禮•曲禮》必則古昔稱先王。
又《詩•陳風》誰昔然矣。《傳》昔,久也。《疏》昔是久遠之事。
又《禮•檀弓》予疇昔之夜。《註》猶前也。
又《博雅》昔,夜也。《左傳•哀四年》爲一昔之期。《莊子•天運篇》則通昔不寐矣。
又姓。《廣韻》漢有烏傷令昔登。
又《集韻》倉各切,音錯。觕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老牛之角紾而昔。《註》昔讀爲交錯之錯,謂牛角觕理錯也。
又《韻補》叶息約切。《左思•詠史詩》當其未遇時,憂在塡溝壑。英雄有迍邅,由來自古昔。
⒈ 死亡祸乱。后多以形容时势或政局动乱。
引《诗·大雅·云汉》:“天降丧乱,饥饉荐臻。”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涉务》:“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陈之急。”
清 顾炎武 《顾与治诗序》:“晚值丧乱,独身无子,迫於赋役,困躓以终。”
陈去病 《鉴湖女侠秋瑾传》:“时天下丧乱,内外交鬨,而中朝政治,日益寙败。”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杜甫的《佳人》既反映客观存在的社会问题,又体现了诗人的主观寄托。
诗中人物悲惨的命运与高尚的情操形成了强烈的对照,既让人同情,又令人敬佩。
诗人用“赋”的手法描写佳人悲苦的生活,同时用“比兴”的手法赞美了她高洁的品格。
全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感人肺腑,能强烈地引起读者的共鸣,是杜甫诗中的佳作。
全诗分三段,每段八句。
第一段写佳人家庭的不幸遭遇。
第二段,佳人倾诉被丈夫抛弃的大不幸。
第三段,赞美佳人虽遭不幸,尚能洁身自持的高尚情操。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开头两句点题,上句写其貌之美,下句写其品之高。
又以幽居的环境,衬出佳人的孤寂,点出佳人命运之悲,处境之苦,隐含着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慨叹。
以上四句是是第三人称的描状,笔调含蓄蕴藉。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从此处以下转为第一人称的倾诉,语气率直酣畅。
当年安史之乱,长安沦陷,兄弟们惨遭杀戮。
官位高也没有什么用,他们死后连尸骨都得不到收殓。
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
“官高”呼应上文的“良家子”,强调绝代佳人出自贵人之家。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这四句托物兴感,刻画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宋代的刘辰翁评论说:“闲言余语,无不可感。
”“转烛”,以风中的烛光,飘摇不定,比喻世事转变、光景流逝的迅速。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诗人以形象的比喻,写负心人的无义绝情,被抛弃的人伤心痛苦。
在佳人倾诉个人不幸、慨叹世情冷漠的言辞中,充溢着悲愤不平的情绪。
一“新”一“旧”、一“笑”一“哭”,强烈对照,被遗弃女子声泪俱下的痛苦之状,如在目前。
夜合花朝开夜合,所以说“知时”。
鸳鸯则多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这几句似悲似诉,佳人自言自誓,有矜持慷慨、修洁端丽之意。
同时,可见佳人居家环境的简陋清幽,生活的清贫困窘。
浦起龙评论说:“这二句,可谓贞士之心,化人之舌,建安而下无此语也。
”它出自《诗经·小雅·四月》:“相彼泉水,载清载浊。
”但在这首诗中,有多种解释,都有一定的道理。
或以新人旧人为清浊,或以前华后憔为清浊,或以在家弃外为清浊,或以守贞为清、改节为浊。
还有人认为:佳人以泉水自喻,以山喻夫婿之家,意思是妇人为夫所爱,世人便认为她是清的;为夫所弃,世人便认为她是浊的。
另一种解释是佳人怨其夫之辞。
人处空谷幽寂之地,就像泉水在山,没有什么能影响其清澈。
佳人的丈夫出山,随物流荡,于是就成了山下的浊泉。
而她则宁肯受饥寒,也不愿再嫁,成为那浊泉。
这就像晋代孙绰《三日兰亭诗序》所说的那样:“古人以水喻性,有旨哉斯谈!非以停之则清,混之则浊邪?情因所习而迁移,物触所遇而兴感。
”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末尾几句以写景作结,刻画出佳人的孤高和绝世而立,画外有意,象外有情。
在体态美中,透露着意态美。
这种美,不只是一种女性美,也是古代士大夫追求的一种理想美。
诗句暗示读者,这位时乖命蹇的女子,就像那经寒不凋的翠柏、挺拔劲节的绿竹,有着高洁的情操。
诗的最后两句,为后人激赏,妙在对美人容貌不着一字形容,仅凭“翠袖”、“修竹”这一对色泽清新而寓有兴寄的意象,与天寒日暮的山中环境相融合,便传神地刻画出佳人不胜清寒、孤寂无依的幽姿高致。
这首五言古体诗,从开篇一路下来,都是“说”,到了结尾两句,才以一幅画面忽然结束。
作者的高明之处,就在这里。
他没有拿一个结局去迁就读者的胃口,而是用一个悬念故意吊着读者的胃口。
读过这首诗的人,一闭上眼睛,就会在脑海里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一位绝世美貌却格外不幸的佳人,在秋风中,在黄昏里,衣裳单薄,孤伶伶地站在那里,背靠着一丛竹,眼里流露着哀愁。
在古代,以弃妇为题材的诗文不乏佳作。
如《诗经》里的《卫风·氓》,汉乐府里的《上山采蘼芜》等,而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写被废弃的陈皇后,其中“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娱”两句,正是杜甫《佳人》诗题的来源。
杜甫很少写专咏美人的诗歌,《佳人》却以其格调之高而成为咏美人的名篇。
山中清泉见其品质之清,侍婢卖珠见其生计之贫,牵萝补屋见其隐居之志,摘花不戴见其朴素无华,采柏盈掬见其情操贞洁,日暮倚竹见其清高寂寞。
诗人以纯客观叙述方法,兼采夹叙夹议和形象比喻等手法,描述了一个在战乱时期被遗弃的上层社会妇女所遭遇的不幸,并在逆境中揭示她的高尚情操,从而使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参考资料:
1、程千帆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496-4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