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夜忆舍弟译文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边秋 一作:秋边)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参考资料:
1、龙儒民 中国诗歌精选 北京市 :线状书局 ,2010年 :103页
2、杨立群 唐宋诗词选析 北京市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1年 :17-18页
3、贾浓铀 最美的唐诗和宋词 天津市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10年 :20页

月夜忆舍弟注释

(shù)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边秋 一作:秋边)
戍鼓:戍楼上的更鼓。
戍,驻防。
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长:一直,老是。
达:到。
况乃:何况是。
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参考资料:
1、龙儒民 中国诗歌精选 北京市 :线状书局 ,2010年 :103页
2、杨立群 唐宋诗词选析 北京市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1

月夜忆舍弟赏析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边秋 一作:秋边)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意境赏析
  在古典诗歌中,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这类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单凭作者生活体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表现手法上匠心独运。杜甫正是在对这类常见题材的处理中,显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诗一起即突兀不平。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功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所以王得臣说:“子美善于用事及常语,多离析或倒句,则语健而体峻,意亦深稳。”(《麈史》)读者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平凡为神奇的本领。

  以上四句信手挥写,若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所以是字字忆弟,句句有情。

  诗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读了这首诗,我们便不难明白杜甫为什么能够写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那样凝炼警策的诗句来。深刻的生活体验是艺术创作最深厚的源泉。

结构分析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

思想感情
  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端。稍一触动,千头万绪便一齐从笔底流出,所以把常见的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月夜忆舍弟拼音版参考

(shù)
()
(duàn)
(rén)
(háng)
(biān)
(qiū)
()
(yàn)
(shēng)
()
(cóng)
(jīn)
()
(bái)
(yuè)
(shì)
()
(xiāng)
(míng)
(yǒu)
()
(jiē)
(fèn)
(sàn)
()
(jiā)
(wèn)
()
(shēng)
()
(shū)
(zhǎng)
()
()
(kuàng)
(nǎi)
(wèi)
(xiū)
(bīng)

月夜忆舍弟作者

杜甫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

月夜忆舍弟其他参考

译文及注释

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注释1.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2.戍鼓:戍楼上的更鼓。戍,驻防。3.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4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5.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6.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7.长:一直,老是。8.达:到。9.况乃:何况是。10. 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 上一首
下一首 »

猜你喜欢

  • 别舍弟宗一

    零落残红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1]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214阅读
  • 明月夜留别(离人无语月无声)

    【明月夜留别】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168阅读
  • 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

    【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
    399阅读
  • 过华清宫(春月夜啼鸦)

    【过华清宫】春月夜啼鸦,宫帘隔御花。云生朱络暗,石断紫钱斜。玉碗盛残露,银灯点旧纱。蜀王无近信,泉上有芹芽。
    146阅读
  • 月夜下的琴聲

    唐代熙让
    没有星点的月夜没有间断的琴声一半是清朗素雅一半是朦胧绵延当触摸着琴弦的指尖上滑过一泓明澈的秋水秋水洒下,化作一片冰凉也许——这是一篇没有止符的断章空旷的只有我凝视着这丝绸包裹着的月光然而我想当琴声渗入夜空我不是在听琴我在听月
    125阅读
  • 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

    【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257阅读
  • 月夜独步

    【月夜独步】闲庭信步月朦胧,犬吠蛩鸣久不停。手把纸笔抒幽恨,却将相思抛远城。试问安眠寐寻常?知君梦境盼重逢。自古识得离别苦,多少相携心事成?2008-9-18.凌晨2时
    146阅读
  • 月夜忆乐天兼寄微之(一作月夜寄微之,忆乐天)

    今宵帝城月,一望雪相似。遥想洛阳城,清光正如此。知君当此夕,亦望镜湖水。展转相忆心,月明千万里。
    27阅读